植保无人机的效果如何?有没有真的深入田间地头创造价值?农户的接受度如何?带着这些问题,记者来到了新疆的辣椒地里,一探究竟。
九月的新疆,阳光灿烂,尘土飞扬。
这个九月,记者来到了新疆库尔勒,实地参观极飞植保无人机下田打药场景,并且走访了当地农民与植保无人机“飞手”们,通过亲身体验与观察,一探植保无人机应用落地现状。
植保无人机,这个自2014年兴起的新鲜行业,虽然仍旧面临着技术升级与推广发展的一众难题,但日益进步作业效果、无人机的全自动化趋势、以及逐渐完善的培训维修链条,使得它正逐步被农户接受,在农用无人机的行业中一点点地“开荒拓土”。
一、人工植保 vs 无人机植保
在农业生产的“耕、种、管、收”四个环节中,管理环节又称“植保”,它包含了灌溉、施肥、施药等等,占生产周期的80%以上。目前的植保无人机主要应用在施药环节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打药”,施药环节又包含除草、杀虫、落叶等等。
二、实地探秘:下田啦!
记者此行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五团的地里(“二十五团”并不是军事编制,只是新疆的一种地域划分),这是一片81亩的辣椒地,形状接近于细长的长方形,只在其中一个角落有些凹陷,属于较适宜无人机打药的平整地块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篇辣椒地所种植的是用来提炼色素的红辣椒,其辣椒红素含量最高能达到22%。只有辣椒红素达到7%以上的作物才是优质原料,一般辣椒达不到这个标准。新疆由于气候特殊,特别适宜红色作物生长,出产的辣椒质量好、色价高、产量大,作物中的辣椒红素含量非常高,香奈儿、迪奥等许多国际大牌口红的色素原料就产自这里。
现在临近辣椒收获的季节,需要给辣椒田里打上落叶剂,让辣椒植株的叶子脱落,方便采摘。
在飞机飞行过程中,并不需要人为干预。操作者可以在上文提到的那个“外形像手机,却比一般手机要厚上不少的操作设备”上实时查看无人机的各项参数。比如上图的界面就是这台名为“正禾1号”的P20无人机在喷洒落叶素过程中的实况界面,用户可以实时监控到实时风速、电池用量、已喷药量、航线进度、飞行时间等数据。
无论是自己购买无人机、还是加入直营团队,极飞都会为他们提供一套类似“滴滴打车”的“滴滴打无人机”派单系统。农户需要植保服务时,可以通过打电话/微信/支付宝联系极飞,极飞系统此时会向离农户最近的植保团队发单,并提供“这是一块位于xx的地,xx亩,需要打xx药,打完你可以赚到xx元”等信息,由植保团队选择是否接单。
极飞的植保无人机团队并不局限于新疆,而是遍布全国各地。不过由于新疆发展较早,现在极飞植保团队活动地还是以新疆居多。最近新疆正值农忙时节,极飞搞起了“百团大战”,号召来自全国上百个植保团队来到新疆打药作业,同时交流各自的团队运营经验。根据极飞的后台数据显示,当天新疆境内有374架无人机在同时喷洒作业,400多位用户在同时接入系统。
本次极飞植保无人机下乡观察留给记者的最大印象是——初见成效,道阻且长。
无人机在农业植保方面的应用市场空间是不可置疑的,目前我国耕地面积20.25亿亩,农业生产者近3亿人,每年病虫害防治面积达86亿亩次/年,而人工打药占了93.1 %,整体农业劳作的自动化程度仍旧较低,可谓真正的蓝海市场。
从美国与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的实例中,我们也不难发现随着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逐步发展和改进,植保无人机将为解放农民生产力、提高药用效率、节水率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。
而从记者的实地考察来看,虽然作业效果日益进步,培训维修链条也在不断完善,但植保无人机仍旧面临着技术升级、推广发展、产业链不完善等的一众难题,需要继续在茫茫“产业荒原”中不断开荒拓土,埋头耕耘。